胡小英说:“作为一个领导,如果事必躬亲,陷身在具体的工作之,那就算不上一个好领导。另外,关于梁健,你有什么建议”
朱庸良还有满肚子浓墨重染的话,还没来得及出口,胡小英就问他结果。他就说:“我觉得,可以考虑调整他的分管线,毕竟干部工作是组织部的核心,梁健同志不熟悉干部工作,个性特点也不适合干部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。而且,综观梁健同志这段时间在组织部的表现,我觉得,他身上还欠缺一些冲劲,缺乏责任意识,特别是组织纪律性,也有人反应梁健同志有时候有些个人英雄色彩,喜欢我行我素,置组织纪律于不顾,影响非常不好,坦白的讲,真的不太适合组织部的工作,我建议也可以考虑给他换换地方,再锻炼锻炼”
胡小英等朱庸良讲完,直起背,目光若有所思地滑过万康和朱庸良,说:“关于今天在大会上发生的事,既然万书记和朱部长来了我办公室,那我就说三点意见吧。一是正确看待这件事情。今天的事情,可以看成是一个会议事故。区委组织部有责任,提交给万书记的材料缺了纸是事实。但我们领导干部也应看到自己的问题,在拿到这份材料时,为什么不先浏览一遍,稿子都有人帮助写了,读之前看一遍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吧,我们领导干部不能以工作太忙、没有时间为由而不做该做的工作,否则就会出乱子。”
胡小英这话一说,万康就有些坐不住了,脸上更是青一块、红一块,但他目前毫无反驳的理由,毕竟自己的确是疏忽大意在前,只好硬着头皮听下去。
胡小英接下去说:“二是正确看待干部。梁健是一名年轻同志,来区委组织部前,在十面镇的工作基础是不错的。可能对组织部的工作还不够熟悉,但哪有一个干部到新岗位上什么都熟悉的,正因为不熟悉有时候才有新思路。我倒是觉得,从昨天把今天要推荐的任务交给你们,到今天开大会,时间如此紧、任务如此重,其他工作做得都是不错的,都没有出现什么差错。其实,今天的说明材料,应该说也没什么大问题,里面内容是好的,而且第二份交给万书记的不是完整的吗这说明,组织部工作整体是好的,但在小环节上出现了纰漏,这虽然有一定影响,但也是小节。另外,关于梁健不加班的事情,我倒是觉得,朱部长你们部里也没有必要遇事就通宵加班,主要还是把工作效率提上去,而不是打疲劳战”
朱庸良插话道:“可不那么做,就容易出问题啊”胡小英说:“朱部长,你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,也应该容许下面的人有自己的工作方法,不同的声音和方法,有利于激活我们的脑袋。而且,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情,恐怕并不是不加班造成的”
朱庸良当然知道,这事不是不加班造成的,而是他一手策划的,他也不便争论,便脸色难看地看着胡小英。
胡小英说:“第三点我要说的,是调查后再定论。当然,出了这么大的洋相,如果不了了之,的确会在机关里造成不大好的影响,容易助长粗心大意、放任不管的不良风气”
听到胡小英终于说到了要处理,朱庸良又开始兴奋起来:“胡书记说得对,不能不处理”
胡小英没有接他的茬,继续说:“我的意思是,这件事情,可能还有些别的原因。你们听过梁健有什么解释吗”
朱庸良不想让胡小英听到梁健的解释,说:“他还能有什么解释,解释就等于掩饰”
万康心想,这件事情上或许还真有些其他问题,他这人为人还算正直,就说:“会议结束之后,我们找梁健聊了聊。他说,他愿意承担责任,但有个问题他也说明了,他说,说明材料他看过两遍,绝对不会少页,但这份材料后来经过他人的手。”
胡小英了解梁健做事风格还算认真、细致,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,所以在会场上便有些怀疑这事是否另有什么原因,听万康如此一说,暗暗点头,心道:会是谁在暗作怪呢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
她目光锐利地滑过朱庸良,问万康:“材料经过谁的手他说了没有”
万康说:“没有,他话到嘴边,又不说了。只说他会接受组织给予的处理。”
胡小英有些狐疑:如果梁健知道是谁故意要他好看,为什么又不肯说呢难道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便说:“既然如此,我们也不能妄下定论。这件事,万书记,你负责认真调查和了解至于梁健的分工或者今后的工作安排,等调查清楚了再说。”
朱庸良还是不服气:“胡书记,那这段时间还是让梁健分管干部工作”胡小英看到朱庸良穷追不舍,不给他一点肉吃,也实在烦人,就说:“这样吧,梁健的职务分工暂时不变,但最近两天可以让他坐坐冷板凳,具体工作不用交给他,让他也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,对他自己也有好处。等调查结束后,再做打算”
朱庸良虽然没有达到让梁健下课的目的,但让他坐了“冷板凳”,至少也有所斩获,聊胜于无,也就不再多话了。
等万康和朱庸良走后,胡小英松了一口气。她拿起手机,在联系人里找到“梁健”,刚要按下通话键,又停住了。停了停,依然将手机放回了桌上。
她本想让梁健过来,跟他聊聊,让他祛除心理负担。可转念一想,又打消了这个念头。身在官场,权力斗争在所难免,有时候挫折比成功的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