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点点头,心底油然而生许多不舍,这次回来,两人还没有好好说过话,宁致远却又要走了。
宁致远安慰道:“只要事情顺利,我不过一两年就能回来。”
书香勉强笑笑,不欲多说这个伤感的话题:“对了,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侯爷。”
宁致远眉毛微挑:“难不成你还藏了其他人在别的庄子上?”
书香扑哧一笑:“侯爷当我是什么人?并不是这件事。侯爷最近在惦记海桥的事,我今儿想起来曾经在书上看到一个方法,或许帮得上侯爷。”
宁致远忙问道:“是什么方法?”
书香将桌上的茶具拿了下来,一边摆一边说道:“建桥的时候,桥墩是很重要的,桥墩支撑着桥身的重量,又常年泡在水中,定要建的结实无比才好。我听侯爷说的意思,似乎也是最担心桥墩被海水冲泡,长久下来就会腐蚀变空,无法再支撑桥身。”
宁致远颌首说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书香笑道:“我说的这个主意,虽然不难,只是琐碎了些。先用巨石建筑桥墩,再将石块结合处用海蛎胶固,海蛎长得快,外壳又坚硬无比,用不上一年的功夫便可将桥墩胶合。这段时间便搭建桥身,等桥身建好了,桥墩也就已经长好,必定比用寻常的石块泥土要坚固的多。”
宁致远听了立刻面露喜色:“果然是个好办法。”
书香掩口笑道:“只是要找许多渔民,把捉来的海蛎置于桥墩中,要侯爷费心了。”
宁致远笑道:“只要能建好大桥,这些又算什么?”说着却又担忧起来,“只是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行得通。”
书香拿来早上翻出来的那本古籍,说道:“侯爷您看,宋朝的时候便有人用过这个办法了。泉州的洛阳桥,便是这样建的,用海蛎的繁殖来胶固桥基,用巨石架设桥墩,便建起了大桥。”
宁致远喜形于色:“太好了!你真是帮了我大忙。”
书香笑着看向宁致远,极少看到他有这样忘形的时候,看来这次是真的解决了他的难题。
书香叫了绿云进来,吩咐她把这本古籍给宁致远包好带上,又和宁致远商量起开花灯铺子的事。
宁致远十分赞成:“我也早有此意。只是怕你太劳累了,便一直没有提及。咱们府里虽然现在并不缺银钱,只是也该多置办些产业才是最好。你既然有这个想法,不妨就交给那人去做,要用银子只管去账房里取,只是有一点,你可不能太操心了。你如今怀着身孕,万万不可太劳累。”
书香抚摸着腹部,笑道:“侯爷放心,我记得的。”
似乎是为了响应宁致远的话。肚子里又动了几下。
书香将宁致远的手轻轻放在她的腹部:“侯爷,你摸摸看。”
宁致远的大手小心地覆盖着书香的肚子,忽然觉得手心传来一阵异样的感觉。
“这小家伙,在踢我呢!”
看着宁致远又惊又喜的表情,书香笑得格外开心。
*
宁致远走后,书香就叫了成泽进来,将打算开花灯作坊和花灯铺子的事说给他:“……若是你肯做大掌柜的,自然最好。”
成泽愣愣地听着。一时竟然反应不过来。
他经历了太多的怀疑,此时真的有人要帮他开起花灯铺子来,他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锦瑟看着成泽发呆的样子,心里着急,上前就狠狠地拧了一把:“你个呆头鹅,难道是欢喜得疯魔了?二少夫人问你话呢!”
成泽回过身。扑通跪倒在地,给书香连连叩首:“小民愿意!小民多谢二少夫人!”
书香抿着嘴笑:“往后赚了银钱,少不得还有你的好处。”
说着便看了看锦瑟。
成泽却没回过味来,还在感激涕零地说着:“小民不希图什么银钱。要是能将这门制灯手艺传开来去,那小民就是光宗耀祖了……”
成泽还在絮叨地表达着对书香的感激。锦瑟已经气呼呼地扔下一句话:“没见过比你更笨的!”转身便摔帘子进了内室。
书香笑得握住了嘴。
成泽一脸迷惘,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说错了。
书香止住笑。说道:“你回去好好想想,这件事该怎么做,该去什么地方寻铺面,预备好了便来我这里支银子。”
成泽连连答应,又磕了个头,才欢欢喜喜地退了出去。
书香叫了锦瑟过来:“还不快去送送!”
锦瑟扭过身去,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:“为什么要我送?他又不是没长着腿,还要人抬着出去不成?”